古渡懷想
時間:載入中...
2021-08-06 單位(部門): 大秦置業 作者: 周春暉 點擊:咸陽古渡位于咸陽市城南的渭河上。
據史料記載,古渡口從商代末期開始修建使用,經歷“秦、漢、唐”三朝京畿重地的興盛,到宋、元、明、清時期“關中第一大渡”的繁榮,直到解放初期的衰落,歷經三千多年歷史的風云變化。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看慣了名利之客穿梭于兩岸之間,樵夫尋羊腸而往,牧童騎牛背而歸,河邊浣女,蓮下漁舟,白帆點點,錦鯉浮沉于綠水之中,煙波浩渺,白鷺展翅于青云之上。聽慣了歌喧斗草,絲竹管弦,歌舞升平于廟堂之內,嘗盡了朱門酒肉,路邊餓殍,華服粗繒之世間滋味。這個承載了三千多年滄桑歲月的古渡口如今隨著歷史的長河已經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天塹變通途的現代化大橋。
我坐在河邊,望著這一根根深插進河床的柏木樁,在太陽將落的黃昏,想象著它原來的模樣,同時用相機拍下它現在腐朽寥落的身影。隨著黑夜漸漸來臨,城市的燈火慢慢璀璨起來,河面上的柏木樁變的模糊,在燈火漫過來的空間顯出黑色的剪影,像一隊所向無敵的士兵。我盡量避開光線的污染,在黑夜里想用慢門表現出它倔強的身姿,想象著冬天冰封的河面和灰黃的河床映襯下它的樣子。那就等到冬天吧!我再來記錄它那時的身影,那將會是另外一種景致。
歷史的遺存不僅延長了一個城市的文脈,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為以后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排排的柏木樁正是用現在的腐朽詮釋了往日的輝煌,不僅僅是現在人們眼中的一排排朽木,歷史的發展也絕不會將歷史遺跡當做注腳,它將是人們銘刻在心的永恒主題。